科学化、专业化、职业化,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12月27日至29日,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200余位主管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相关负责同志及辅导员代表参加了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主办的2015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讨班暨辅导员网络培训总结会。在为期三天的培训中,学员们聆听了来自知名专家学者的专题报告,内容涉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德育、微时代的高校危机管理、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和实践、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探索与创新等方面。学习内容丰富实用,学员收获较大。
一、站在全局认识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性
教育部思政司司长冯刚在《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报告中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及教育部党组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项要求,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今后加快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路。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原党委书记陆士桢结合大量的实际案例,深入分析了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具体思路。她指出,做好高校德育工作要在思想上要深刻认识面临的形势和中央主要精神;在认识上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和当代大学生特点;在行动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以建构大学生人生支撑为根本。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以学生发展为本改革教育方法,强调为学生服务的工作价值,提升专业化水平,把对大学生单纯的被动教育转化为科学成长发展的辅导,并建立完善学生工作的社会动员机制,资源整合机制,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发展机制,抓好常规教育,不断改革创新,突出实效。
二、创新制度建设,着力提升学生工作质量
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高山深入分析了当前高校建立舆情管理”微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为面对新挑战和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把握时度效,树立责任承担和信息公开的理念,构建应急”微”机制,包括舆情预防机制、舆情处理机制、舆情恢复机制,应用微博、论坛、贴吧、知道、博客等新途径处理负面事件,实施新管理策略准确判断、快速反应、多方协同、权威支持、注重技巧,推行新媒介素养教育,充分了解新媒介的基本知识和道德规范,主动做好看不见的宣传。
北方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郭玉良提到,学生工作的成效,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和整体水平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定位上既要树立”阵地”意识,也要树立”舞台”意识;在教育内容上既要彰显”高大上”的成长愿景,也要突出”细小实”的成长体验;在教育传播的话语体系上既要注重”政治语境”,也要注重”学生语境”。郭玉良副书记以北方工业大学”1133”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进行了具体的讲述,”1”指抓好学风建设;”1”指抓住一个”中间状态”,带动学生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3”指三大工作理念,即坚持问题导向,知行统一;坚持需求出发,服务入手;用可以达到的最高标准要求学生工作;”3”指三大工作机制,即系统化设计的动力机制,组织化推动的传动机制,社会化传播的带动机制。在”1133”工作格局下,打造形成了以y计划为重点的学生成长oytf(我要腾飞)计划,努力提升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王晖从”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三个问题出发,讲述了当前的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认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和关键在于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紧扣”高素质公民和未来开拓者”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研判素质能力指标、研发素质能力自我评估量表、开设素质能力培养导航课、创新素质能力实践平台打造”群星计划”工作,着力培养学生的理想信仰、责任意识、诚信意识、文明礼仪、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创新意识、求是精神、国际视野、包容气度、体艺素质和法律素质12项素质能力。
三、讲求科学性和创新性,共谋辅导员队伍建设之路径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管理中心副主任杨万杰介绍了高校辅导员网络培训工作几点思考:一是构建全国性辅导员网络培训体系。培训对象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培训内容包括辅导员职业功能、工作内容、能力要求、相关理论和知识要求,培训层次分为岗前培训、提高培训、高级研修。二是建立和完善”四库一团队”,即课程库、专家库、试题库、资料库和辅导教师团队。三是开展针对性更强、更为灵活的专题培训。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大学生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四是尝试建立辅导员名师网络工作室。五是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
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实际,中国矿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黄军利认为,在加强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推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工作中,核心是处理好”安心”问题。具体的做法是在”引领思想,导航人生,以青春激情,为青春摆渡”的工作理念下,通过搭平台、疏通道、强保障,强化辅导员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通过抓提升、树标杆、激动力,提升辅导员工作的归属感。
陕西科技大学通过科学规划顶层设计,搭建核心能力平台,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方式,努力打造了一支”立场坚定、工作扎实、学校放心、学生信任”的辅导员队伍。具体的做法是在顶层设计上优化完善成长机制。在政治上爱护,让辅导员有职业归属感;在生活上关心,让辅导员的待遇有保障;在培养上重视,让辅导员的发展有奔头。在搭建培养平台上提升专业核心能力。将辅导员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规划,定期举行校院两级各具特色的学习例会,划拨专项经费支持辅导员培训。在考评体系上,全员以赛验建,连续3年举办职业能力大赛,全面检验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共学同练反哺提升。
西京学院学生处处长张京鹏介绍了西京学院通过搭建五大平台,助推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具体情况。一是搭建组织平台,引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二是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提高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三是搭建实践平台,助推辅导员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四是搭建教学科研平台,提升辅导员队伍教学科研水平。五是搭建激励平台,充分调动辅导员积极性创造性。
四、以培训学习为手段,建设高素质辅导员队伍
在认真学习专题报告的基础上,学员们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学生日常管理面对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分组交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对此次培训的内容和意义进行了回顾和反思。
首先,通过培训,一是了解了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做法和特色经验。各高校的普遍做法是:抓好学生素质教育工程建设;普遍重视人文素质培养;重视大学生的科技文化活动;重视各高校特色品牌活动的开展;严格检查和评比制度,夯实学生管理基础;选树典型人文,注重榜样引领。二是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形成共识:对于辅导员成长而言,学校必须建议切实可行的机制保证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职称晋升和津贴待遇。
其次,学员们认为培训是提高辅导员队伍科学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的有效手段,对今后创新开展学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形势怎么看、工作怎么办、未来怎么干”,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生动力就是树立榜样的力量,提升辅导员的价值感和幸福感,提升辅导员的内涵。辅导员个人的发展要与学生成长相结合,打造研究型的工作方式,将经验上升为成果,将事务性的工作上升为科学,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职业能力。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能够打破部署高校、省属高校、高职高专的壁垒,坐到一起聆听专家授课、参会人员的分享,对所有学员而言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并期待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能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构筑更加优越的交流与学习平台,能够开展更多关于学生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专题培训,能够利用资源优势,经常通过多媒体广泛开展交流与学习,共同探讨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实际上,高校积极推进辅导员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不仅需要明确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科学内涵及其辩证关系,还要充分认识加强辅导员培训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针对如何提升辅导员培训的实施成效,实现辅导员队伍建设整体素质的大力提升,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创新培训模式和学习途径,借助新媒体传播技术,提高培训覆盖面和有效性。二是培训内容设计以学员的学习需求为中心,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导向,以满足辅导员自身发展需求和学生工作改革创新为目标。三是培训组织形式多样化,以点带面,组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将培训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四是建设专业化的培训团队,打造一支既掌握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理论,又熟悉辅导员实际工作过程的专业师资队伍。五是加强培训体制机制建设,完善评价考核标准,实现对辅导员培训的科学管理,将辅导员培训和辅导员考核选拔机制紧密结合。
总的来说,此次培训紧密围绕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及高校学生工作干部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通过多个主题的专家报告以及学员之间的交流研讨,促进了学员结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需求进行反思和总结。随着三天来在理论学习和经验交流的不断深入,学员受益良多,对于今后在工作中如何进一步推进高校学生工作创新和改革,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